因为造船需要大量的电力,刘峥正在让后勤处派出人员考察建设几个电厂。他深知电厂选址的重要性,未来电厂用煤以船运为主,所以,都要选择有深水码头的地方作为厂址,另外,造船厂也要设在电厂附近,便于供电供暖。有以前建设火电厂和造船厂的经验,后勤处直接把工作交给原来那批有经验的人,组成几个建设小组开始工作。火电厂、船厂同时开建,工地上瞬间热闹起来,各种机械设备轰鸣声不断,建筑工人忙碌地穿梭其中,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刘峥在造船工艺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严格的要求,他决定能用压力机来压制船板的,就不要拼焊,这样结构比较强。能用压力机处理的,就不要拼焊,这样,不仅结构强,还节约劳动力和原材料。他让压力机厂多生产五千吨级的压力机,首先要满足造渔船的需要。而船厂建造的船坞,刘峥要求建造四百米长,一百米宽,能同时建造十艘渔船,未来建造大型船舶可以直接使用。
先在渤海湾建造十个造船厂,再在胶东半岛海边建设十个造船厂,每个船厂建设五个船坞,并且留有扩建一倍的潜力。在经营管理上,刘铮大胆引入民间资本,自卫队留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便于控制发展方向。厂长一律实行招聘制,预留三个月试用期,所有船厂和原来的造船厂一样,财务、采购、仓储统一管理,厂长只有生产管理权和监督权。直接把原来船厂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复制过来,让大家进行学习,然后张贴上墙,每个员工只有签订劳务合同,才能上岗。
在东北的工业体系构建进程中,各个工厂的规章制度无疑是其稳定高效运转的基石。这些规章制度并非仓促而就,而是经过了无数次反复的研讨与实践验证。众多专家、工程师以及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齐聚一堂,针对生产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职能、每一项安全规范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与辩论。他们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工业管理理念,同时充分考量东北本土的实际生产条件、工人素质水平以及资源供应状况等因素,经过长时间的打磨与优化,最终制定出了极为详尽的管理制度。
这套管理制度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的质量把控、库存管理的精准调度,到生产线上的工艺操作标准、设备维护保养细则,再到产品质量检测的严格流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