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鸿缘的新书 > 第191章 吕一鸣再度南下(2/3)
这个年代,他常想:如果不是赶上这个好时候,自己恐怕在大院里做一辈子“乖孩子”,还做着井底之蛙自鸣得意呢。

    他知道一个“二道贩子”,就是用倒服装的钱,在北京办起了他自己的服装厂,后来为体校做校服。他最初只是个从山东农村来北京打工的乡下孩子。从小看着母亲坐在炕头上缝缝补补,可母亲也总对他讲一句话:“别总看这些,忙你的大事去吧。这叫‘缝穷’,你见哪个富裕的家里还做这个的。”

    可他不信邪,硬是在自己上班的工地附近支起个摊子,工余时间给大家缝缝补补。他记得那时候最怕下雨了,因为下雨他没办法出摊。开始的时候,周围人都耻笑他,一个大男人干这个活,不嫌丢人。渐渐地,他的坚持赢得了不少回头客,而且人们发现他还会做衣服。慢慢地他从一个摊位,变成一个缝纫小店,再变成服装加工厂。当然,吕一鸣采访他时,也问到他南北服装企业的差异。

    吕一鸣以这位“暴发户”为主角写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没有像往常一样地一味赞美这位企业家的坚持,赞美他的吃苦精神,相反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比如,如果他能早一点发现服装定制的渠道,又如果他发现整衣进口,比单一加工利润更高,那么他的企业是不是早就做大做强了呢?我们究竟要从他这位行业领袖身上学到什么呢?

    吕一鸣发表在《北大边缘人》上的文章标题是:《一位地摊上走出来的服装厂厂长》,这篇文章也发表在京城的各大报刊上,他在文章中做了如下的评论: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南北方的企业发展思路呈现出大相径庭的特点。南方企业注重创新和灵活性,他们敢于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追求快速发展和高回报率。南方的企业家们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善于捕捉市场机会,迅速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相比之下,北方企业则更注重稳定性和传统。他们倾向于在熟悉的领域深耕细作,通过长期积累和经验传承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北方的企业家们更加稳重和务实,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品牌建设。

    这种差异在企业的管理风格、市场营销策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南方企业通常采用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管理模式,鼓励员工创新和冒险;而北方企业则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