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鸿缘的新书 > 第253章 小芹离京赴上海求学(1/5)
    自从群莉娘到医院照顾吕逸飞,童教授的生活就再次回归到 ”自由“ 状态,想得起就吃,忘了就少吃一顿。

    现在,汪富贵在北京的时间多起来。他在上地研发中心待的时间长了,对技术突破盯得很紧。再就是,每周都来北大,帮助童教授整理文稿。在整理文稿的过程中,他了解到许多北大教授的趣事。

    他于是又有写小说的冲动了,这让他回想起小太阳公司时,他还在《北京晚报》上发表小说,就是那时候,还在上大一的小芹说他的小说写得好。是不是真的好,到现在他也说不清,他只知道,当自己想写的时候,会精神振奋,写的时候会很满足。生命中的某些时候,他能理解林黛玉的情怀:”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情。“

    他自己在一边修学本科课程,一边做徽学的课题研究。这无疑在他面前展开了新的世界,这个专业还只有他一个人,但他愿意坚守。在他的老家,已经有政府部门、文化馆的老师们找到他,愿意参加他组建的徽学研究学会。他已向社会征集徽学的相关历史文献,还倡议重修地方志,得到童教授的赞许,很多徽商都捐款捐物、大力追捧。

    小芹已经接到了复旦大学的协调回执,准备赴上海继续求学。今天,她穿着朴素,很早就到了镜春园,她想和童教授告别。她特意带来了老妈做的烙饼,说是让童教授记得一个人的时候要好好吃饭。童教授微笑着接过烙饼。

    \"一定替我谢谢你母亲。”童教授对小芹说。

    动荡的年代,复旦大学戏剧研究如同风雨中飘摇的小船,虽努力前行,却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社会的动荡不安,民众人心惶恐,无心欣赏戏曲。演员更是不堪重负,今天被捧上天的戏,明天就变成人人口诛笔伐的“大毒草”,戏剧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巨大的断层。

    曾经,复旦大学戏剧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拥有着优秀的师资和丰富的资源。动乱年代过去,被迫离开校园的教师们纷纷返校,戏剧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百废待兴。

    尽管十分艰难,仍有酷爱戏剧的人一直在坚守。他们探索中外戏剧的发展规律,努力恢复戏剧研究的传统。参考民间的做法,他们组织起小规模的演出,行走在乡间,用戏剧的力量温暖着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