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鸿缘的新书 > 第275章 小芹的栏目取得轰动效应(4/4)
他来说一点印象都没有。在北大,他特意到图书馆去恶补了一下。

    眼前的提篮桥监狱,一砖一石都在诉说。曾经,这里是犹太人的避难所,他们在这里得到了庇护和关爱。上海人民用自己的善良和宽容,为这些身处困境的犹太人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这让汪俊想起了 抗战爆发,南京城陷落,西门子驻南京办事处的约翰 拉贝,创建安全区保护了二十万难民。

    拉贝是西门子驻中国的代表,抗战爆发时,他被要求回国,可他毅然决定留在南京,为那些受伤和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庇护。他和其余二十几个外国人一起建立了安全区,收容了许多难民、伤员和贫苦百姓,他开着私家车,冒着枪林弹雨为安全区内的人们运送食品。

    在把妻子孩子送回国之后,拉贝一直坚守在南京的安全区,竭尽全力地护卫着进入安全区的人们。这是他在中国生活三十年后,给这片土地做出的回报。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拉贝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人性中跨种族、跨国界、跨文化的善,他的日记是用生命为代价写成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永远被人们铭记,成为抗战时期的一段传奇。

    再看看面前的提篮桥监狱,也在无声地提醒人们,善良与无私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面对灾难,要保持善良和勇气,要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历史。它让人们铭记,上海人民的善良和宽容,以及他们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次参观改变了汪俊对上海人的看法,他们不仅精于算计,也深明大义。

    上海行,汪俊看到了一个阳光的小芹,比她从美国回来时面貌大不相同,现在她独立、开朗,他为小芹高兴。但几天里,小芹只字不提成才学校或者江西的汽车厂,汪俊也没有提,他在心里问着自己,我和小芹正在走平行的两条线吗?我们的心还会相交吗?还是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对自己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