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军”的百夫长之时,他的武勇已传遍三军;待他成为邵鸣谦的参谋之时,众将士又发现他不仅勇武过人,而且还是一员足智多谋的智将。
到了铁望关一战之时,“白袍军”上下已无人不认可他的统军能力。
按程春飞的话来说,那就是:“我弟弟就是一个天生的将军!”
好一个天生的将军——傅潇冲锋陷阵之余,居然还能探出右指下达军令。
什么样的军令?
换阵——魏武大道或许是世上最宽广的大道,但毕竟不能比之辽阔的草原,这就导致许多骑军的大阵仗难以使用,所以“白袍军”完成首轮冲锋后,便即刻变换阵型,换以重步兵上阵。
这又是什么样的阵型?
又是哪里来的重步兵?
鸳鸯阵——这支重步兵则是来自京城禁军,他们在溃败之际遇上了赶回京城的邵鸣谦,而后又在傅潇重新整顿下重返魏武大道。
经“白袍军”一轮冲锋,已大减敌方骑军的冲击之势,在这难以发起第二轮冲锋的街道上,他们再难对这支禁军的步兵构成大威胁。
随着傅潇右手不停打出指令,复次入场的禁军步兵快速形成以十一人为一队的数百支小队。
其中队长当先,随后二人一执长盾遮挡敌军的冷箭,一执轻便的藤牌与腰刀,其主要目的是为掩护后队前进。
再往后二人手执老而坚实的狼筅,利用其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以及后方长枪手的进击。
后方又是四名长枪手,左右各为二人,分别照应前方两侧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最后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有敌军迂回攻击,这两名短兵手即持短刀上前劈杀。
此阵起始于当年武帝麾下的开国名将,其中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需精熟自己的本分操作,其有效杀敌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
此外,“鸳鸯阵”不但行动方便、长短兼具、攻守兼备,使枪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还可根据战况变作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此阵本是为了对付沿海的海盗与东瀛浪人而设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