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 > 第七百一十九章 答卷(2/3)
,想充实起来必须改革。

    高产的粮食作物不能拯救大明王朝,但能填饱百姓的肚子。至少不像现在这样,十二团营的将士们吃糠咽菜。百姓们连吃糠咽菜都是奢望,许多百姓依旧是食不果腹。

    朱兴明见惯了太多的生死,见惯了太多的悲惨遭遇。他不敢去想,不敢去想路上那些嗷嗷待哺的婴儿,不敢去想那些瘦骨如柴的难民,不敢去想路边倒毙的皮包骨头的死人。

    这些都是造孽啊,除了朝廷的腐败还有天灾人祸。百姓们苦难深重,大明王朝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服穿。这才是朱兴明向往的生活,百姓们能够富足的活下去,这最重要。

    这比什么都重要,朱兴明想做的仅此而已。他不想一路上再见到这些苦难,也不想再见到这些死亡了。

    人命不如狗,在这个时代是真实的写照。一开始,朱兴明也会爱心泛滥。他会吩咐将士,将粮食分发给这些难民。

    可是,难民越来越多,如洪水般漫山遍野。朱兴明就算是倾尽所有,也无法改变。于是,他就麻木了。

    这很折磨人,朱兴明的内心就备受折磨。他总觉得,这都是自己的错。他是大明王朝的皇太子,是他们老朱家造的孽。

    明末的人口出现断崖式下跌,虽然没有具体的官方数字。从明神宗后期开始,明朝的国势便开始走上下坡路。此时,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迅速崛起,并日渐成为明朝在关外的心腹大患。

    为了征剿后金,明神宗向民间大征“辽饷”,结果非但没能消灭努尔哈赤,反倒因为横征暴敛,导致大批农民破产,由此为大规模的民变埋下伏笔。

    与此同时,后金对明朝的攻势更加猛烈,甚至多次入关扫荡、劫掠,给内地造成严重的破坏。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崇祯帝为了解决问题,只能在天灾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向民间大征“三饷”辽饷、练饷、剿饷,结果非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更加激化各种矛盾。

    再加上崇祯帝刚愎自用、多疑狂躁,导致局势更加不可收拾。

    三月十九日,就在李自成抵达北京城下两日后,兵部尚书张缙彦便献城投降,使得京师就此陷落。当日,崇祯帝走投无路,在煤山自缢身亡。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