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 > 第七百五十二章 问题(3/3)
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这便是关于鸡肋的典故。

    但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晓杨修被曹操杀掉的前因后果。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成为魏王曹操的重臣。

    在发生了阔门、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备,到后来杨修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大不满和嫉恨。曹操在汉中战事中,以“鸡肋”罪名诛杀杨修后厚葬,赏与许多物品,以示慰藉其亲属。

    杨修之死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写得详实生动,让人看不出曹操谋杀杨修的蛛丝马迹,而是秉公处置“鸡肋事件”,按律斩了杨修,严肃军纪,做得即天衣无缝,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隐患,解除了后顾之忧。

    杨修,做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堪称中国古代典型人物。其才华学识出众超群,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丢了性命。

    杨修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犹豫心态,虽然了如执掌、洞悉见底,做为曹操属下多年的幕僚,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有足够的了解。他误认为曹操根本不会因此取其人头,才敢在军中袒露直言曹操会退兵,让士兵们收拾行礼,准备班师回朝,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范例。

    范文程,就是下一个杨修。

    原来如此,并不是明国多厉害,而是自己的大清出了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