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青如微笑,明白这位太医丞是在向她解释为何太医署出来的人这么不中用,“无妨,民间百姓小病不治,大病爱拖,伤口恶化成这样也是有的。”
“是啊,太医署任重而道远呐!”太医丞感叹一声,道:“某乃是太医丞张真,还未请教小大夫名讳?”
外祖说的果然没错,太医署的人就是纯粹,一点架子都没有,她笑道:“儿姓庄,这位是儿的……好友陆君回,陆郎君。”
陆槐揭下脸上的布巾,叉手道:“陆君回,见过张医丞。”
“陆君回?”张医丞想了想,疑惑道:“你是张公的弟子,那个久病缠身的陆君回?”
看来陆槐这个“病美人”的名声在洛阳也是响当当的啊!
“正是。”陆君回笑着回道。
张医丞对陆君回如今的身体状况很在意,但他也知晓现在不是叙旧的时候,于是便问道:“不知庄大夫和陆郎君寻某有何要事?”
庄青如和陆槐对视一眼,将自己的猜测说了一遍。
张医丞的脸色凝重了起来,“若当真如此,那确实是一件好事。”
张医丞接待的病人比庄青如要少,伤寒的人相对也少了些,主要是危急、怪异的病人都会优先去他那边,高热温病这种的反而多来了庄青如这里。
“此事非一家之言便能断定,不如张医丞取来其他大夫的病历,查看一下再做决定?”陆槐建议道:“而且伤寒的方子,张医丞也可以指点一二。”
庄青如看了他一眼,明白这是陆槐在为自己考虑,其他大夫如果也是这样, 那就说明集中救治的必要性,而有张医丞亲自验了方子,点了头,则更具有可信度。
“如此,也好。”张医丞当然不会因为一两人的建议就下决定,他招来长随,吩咐了几声。
长随很快跑了出去,然后取来十余份写好的病历。
“果然如此。”张医丞只看了几页,便判断出庄青如的猜测不是空穴来风,“确实有不少染了伤寒病人,而且病症都差不多。”
庄青如和陆槐对视一眼,明白这件事算是成了,至于伤寒方子,那就不用她们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