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
这道沟壑是由秦岭山脉的雨水自南向北冲刷而成,后段与潼水河谷合二为一。
谷中灌木丛藤,茂密如织,设有数处关卡,是潼关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山谷与潼水汇合处,有一道平缓的土坡通往塬上关城。
从此处往南这段沟谷,人们称之为金沟。
到了唐朝。
平日禁止人员往来,设立关卡以榷征税,故而又称禁沟、禁谷。
夹在金沟与潼水之间的土塬上,修建了十二座烽火台,每隔三里一座,一直延伸到秦岭腹地。
被人们称为十二连城!
每城设兵百人,用以警戒和联络呼应。
御驾上到麟趾塬,关城守将出关迎驾。
“臣宇文忻参见陛下!”
“末将见过大将军!”
潼关守将正是礼部尚书宇文善亲弟,工部左侍郎宇文恺的二哥。
这哥仨,老大,老二相差三岁。
可三十一岁的宇文恺却比老二小了整整32岁,血缘上是兄弟,年龄上就同父子一般。
他们的父亲宇文贵去世时,宇文恺才13岁,是两位兄长把他抚养成人。
“仲乐免礼!”
“朕观守城将士,军纪严明,井然有序,精神抖擞,很是不错!”
宇文衍对宇文恺感观极好,故而对他这位兄长也是和颜悦色。
“小忻啊,陛下对军伍之事可是极为苛刻的。”
六十三岁的宇文忻被韦孝宽叫小忻一点也不恼,反而很受用的样子。
“陛下谬赞了!”
“谢大将军!”
韦孝宽大他14岁,宇文忻曾经在其帐下听令。
对于“大周第一战神”,大多数武将内心都奉他为真正的大将军。
“要说这军容军纪,还得归功于陛下在军府推行的军训练兵之法……”
十二卫总领下的府兵,都是轮流“番上”,执行宿卫,守关,戍边,平叛等任务。
偏远边境的戍边士卒,轮换时间更长,一般两到五年不等。
只有宇文衍后设的千牛、门监二卫,以及新军营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