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不关心朝廷动向的人还真看不懂。
但凡知道一些消息的人,就知道这主峰代表的是谁,群峰代表的又是谁。
苏辰安并没有急着提笔,而是等理出头绪之后,才在草稿纸上写了下来。
这一写就是两天多的时间,写好之后需要润色修改,检查避讳,确认无误之后才把策论誉抄了上去。
“万山磅礴看主峰,沧海茫茫望灯塔。”
于山川形胜之间,主峰之地位,犹如暗夜之北辰,指引方向;
群峰之存在,则似繁星拱卫,共成浩瀚。二者相辅相成,关系微妙而影响深远。
群峰者,各具风姿,或陡峭险峻,或秀丽婀娜,其多样性本为山川增色。
昔者,魏晋之风雅,七贤之流韵,恰似群峰竞秀,思想之花绽放于乱世,为文化之山脉添一抹奇崛之色。
然群峰若无主峰之统御,恰似一盘散沙,难以成宏大稳固之气象。
如五代十国之乱世,藩镇割据,诸雄并起,恰似群峰争高而无主峰。
遂致天下纷扰,黎民倒悬,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文化亦于离乱中几近断绝,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便是那无主峰之惨象写照。
主峰之尊,在于其能定大势,使群峰归位。
秦皇扫六合,一匡天下,书同文,车同轨,此乃主峰确立,令华夏群峰于统一之架构下各安其处,文化得传承,文明有根基。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主峰以其高瞻远瞩之视野,海纳百川之胸怀,引领群峰共赴昌盛。
然欲保主峰之尊,需有善策。其一,当立公正之规。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
无规矩不成方圆,主峰以公正之法度治理群峰,使贤能者得进,不肖者受黜。
汉武之世,虽征伐四夷,然内兴太学,举孝廉,以贤能为用,不以亲疏为凭,遂使人才汇聚,国力强盛,主峰愈显巍峨。
其二,主峰需养德修身,以仁德服众。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虚心纳谏,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其德昭彰,群峰自然景从,君臣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