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 第351章 更深入的分析(3/3)
检测。

    90年代,飞机出行并非日常选择,即使是公干或商务旅行,人们也往往只在长途时才会考虑航空。

    盛京和连海虽是大城市,但两城之间的航班并不每日都有。

    因此,许宁与钟市强带着几位工程师以及两个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的涡轮叶片,几天后才登上了一架飞往连海的小型飞机——塞斯纳208“大篷车”。

    这款小型飞机在国外主要用于通用航空,甚至不在支线飞机之列。

    许宁起初并未认出它,只是觉得面熟。

    直至登机后查阅了逃生手册,才确认了型号,并回忆起之前黄宏章小组在刘远博教授的飞行器设计课上展示的水上飞机设计方案正是基于此机型。

    而他现在乘坐的是加长版,可容纳14名乘客。

    “没想到北方航空有这么多塞斯纳小飞机。”起飞过程中,许宁透过舷窗看到停机坪上还有多架相同的飞机。

    “不少航空公司都在这样做。”

    钟市强边说边把自己裹进毯子里:“更大的支线飞机也很受欢迎,比如新舟60、庞巴迪crj200、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eb145等。”

    许宁惊讶道:“运营这么多小飞机不会亏本吗?”

    钟市强不解地反问:“为什么呢?”

    在那个年代,飞机上难以开展正式工作,两人只能随意聊天来打发时间。

    在新世纪的航空客运规划中,业内普遍认为小型短途飞机将用于连接周边城市至区域中心,而大型客机则负责衔接这些中心城市。

    支线飞机和通用航空器的需求预计将非常旺盛。

    近年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braer)和庞巴迪(bobardier)专注于新一代支线飞机如erj190和crj700的研发。

    与此同时,波音与空中客车则将重心放在开发远程干线客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