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这么做,而是议怎么做!
自从宋尚书等人东窗事发之后,皇帝的行事风格变得异常强硬。
朝堂上,几乎无人敢跟他对着干。
以前还有个黄太傅冲在前面,可黄太傅的儿子被斩之后,他自己无颜上朝,请辞两次不得,便告假去庄子上养病了。
倒是他的儿子,请辞去照顾他,皇帝准了。
“陛下,士兵们是保卫疆土的,让他们去干民夫的活儿,会不会……心生不满哗变啊?”
丞相硬着头皮提出质疑。
皇帝的手指敲击着桌面:“不会,军饷照发,地方上还给管饭发工钱。”
兵部尚书心慌啊,哪儿都有吃空饷的事儿,如果皇帝调兵的人数多了,会不会暴露出吃空饷的问题?
倒不是他这个兵部尚书不作为,但吃空饷的事情自古以来都难以杜绝。
可皇帝看着好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他斟酌了一番就道:“陛下,可以先征调当地的千户所,清江县距离施总兵那里比较近,不如从他那里抽调五万人……”
“若是边疆告急,这五万人也能快速赶回去,其他地方距离清江县太远了……”
皇帝问其他人:“诸位爱卿,你们怎么说?”
“微臣附议!”
“老臣附议!”
“臣附议!”
方县令如约给提供对的线索的人发放奖金,工地再度开工。
易老先生带着学生们直接住在了工地上。
周氏大手笔,让人搭建了一个木头的小院子,然后一应用品全都给送了过来,还派了两个粗使婆子,一个厨娘去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这样他们就不用住帐篷了。
这次开工如同舒春华所说的一样,再没出什么幺蛾子,而且民工们睡觉的时候,也非常警醒,工头划定了出恭的地方,摆放了一长串恭桶。
出恭的地方给划出来了,半夜乱跑就是有大问题。
衙内不能回家住了,舒春华身边清净了不少,她就和周氏还有梁氏先去看了鱼池。
七爷爷见她回村了,高兴地不得了,和村长陪着她看鱼池的时候,叭叭叭地介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