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选个这货让送粮草。。”
——“苟安,苟且偷安,苏辰起名好评。”
【“丞相饶命,丞相饶命啊。”苟安求饶。】
【杨仪劝道:“丞相,苟安本是李严的侄子,不宜随便处斩。”】
【听到这层关系,诸葛亮迟疑了一下。】
【杨仪继续道:“军中粮草多出于益州,而李严又是益州派的代表,丞相若杀此人,恐得罪李严。”】
【“今后军中粮草,怕是无人来运。”】
【诸葛亮稍作思考后,改令道:“死罪暂免,重杖八十。”】
【“今后再有延误,定斩不赦。”】
——“李严这么叼的吧,竟然益州派的代表,连丞相都要给他面子。”
——“李严一封信劝孟达投降,又在江州主持防卫东吴的工作,能硬扛陆逊的存在,哪里能是省油的灯。”
——“今若不杀,日后粮草延运十日二十日,将士无粮,士气大败,这又该何人承担?汝视我法度何在?岂非愧对西川百姓??”
——“如果李严这么厉害,应该是个赏罚分明的人。就是自己的侄子被诸葛亮斩了,只要他知道原因,肯定不会怪罪诸葛亮的。”
——“李严:丞相快斩了这小兔崽子,我一点都不心疼,犯错了就要接受处罚才对。”
【苟安被杖责八十后,回城一路上臭骂诸葛亮。】
【又担心回去之后,被叔叔李严斥责。】
【苟安一路上胡思乱想,竟误入了魏军设防地,被魏军抓住,献到了司马懿面前。】
【苟安为求保命,向司马懿投降。】
【司马懿不信道:“诸葛亮一向善用计谋,你愿降我,真让人难以置信呐。”】
【苟安跪趴在地上,心悦诚服道:“苟安真心愿降,别无二意啊。”】
【司马懿道:“你既真心愿降,那你为本都督办一件大事如何?”】
【“好好好好好……”苟安跪趴着匍匐向前,态度近乎于谦恭。】
【趴到司马懿桌前时,司马师拔剑架在苟安脖子上,示意他不许再向前。】
【苟安一只手趴着桌子:“都督尽管吩咐,苟安一定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