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着那种居高临下、目空一切的感觉,试图将这种剑意深深烙印在心底。
他再次跃上亭顶,反复练习着从亭上落下的动作,同时回手一剑,试图复制出当年祖师的风采。
虽然开始时感觉有些似是而非,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不懈地练习。
雷寂不知道试了多少遍。导师始终乐呵呵地看着,他知道这种领悟需要时间和耐心。
六十余年都等得了,也不差这一时片刻。
天色渐晚,当太阳已有一半落入海边悬崖时,雷寂终于明悟了。
当年祖师是轻飘飘地从亭上落下,风姿洒脱,衣袖徐徐,单脚落地,只是轻轻足间一点,便站稳了身姿。
祖师随手一剑,剑势并不是很狂很烈,而是如水般温柔,如浪般随意。
他俯身看看广场,再看向右侧的大海。在夕阳的余辉下,广场的三道弧线与水浪完美契合,仿佛共海天一色。
这一刻,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师当年一剑劈开广场、建立宗门的豪情壮志。
导师终于动了动,提醒雷寂:“去看看亭内的诗。”
以往行拜师礼,入门弟子们皆是亭一丈前行礼,从未有人进过亭内。如今导师特别为他破例。
寂走进亭内,只见亭壁上刻着一首诗:“长亭饮酒醉,落日携浪归,风光无限好,一剑宗门辉。”
轻声读着这首诗,他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
这首诗不仅是对宗门风光的赞美,更是对祖师当年风采的缅怀。
“这就是一剑宗的由来。”导师解释道,“昔日师祖游历天下,感叹此地风光甚好,兴起之时,一剑劈开了这个广场,建立了宗门。你今日能有所领悟,也算是对祖师的一种传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