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摇曳,照亮整个房间。
环顾一圈。
眼前似乎是间卧室,粗看上去,建筑风格简约中透着古朴。
屋子采用粗略刨削的原木和石材搭建。已经有些年头了。
人站在屋内。
甚至能透过“木椽条”(铺设在屋顶木檩条上,用于支撑瓦片的细长木条。)
和望板(或望砖。在某些古建筑的屋顶结构中,木椽条上方会铺设一层望板或望砖。望板通常是由木板制成,而望砖则是由特制的砖块制成。它们的作用是平整基层,防止漏雨,并为瓦片提供更稳固的支撑。)
从而看到一部分屋顶覆盖着的漏出的青瓦。
此外,室内陈设简单,不过却处处透露着主人的情操。
一张由天然木材打造的床榻置于房间里侧,榻上铺着手工编织的麻质被褥,和一条獭兔皮毯。
既透气又保暖。
床头挂着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画中是草木山川、云雾缭绕。
上有题画诗一首:
“方丈(即方丈山。传说山上有金玉琉璃之宫,是仙人聚集之地。)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题诗人名叫“阆仙”,缀有一方小印,印章单是一个古体的“岛”字。
引得人遐想无限。
床榻一侧,设有一张小巧的书案,案上摆放着几本线装古籍,以及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是屋主人研读经典、修身养性的工具。
书案旁,一盏古朴的油灯静静地燃烧着,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卧室的墙壁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挂着几幅竹简和帛书。
上面记录着主人的心得感悟以及对弟子的教诲,落款则为“李伯阳”。
墙角处,一只铜制的香炉正袅袅升起一缕轻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使人心神宁静。
不过。
斯是“陋室”,却有“宝珠”一颗!
只见屋中央的几案旁,一根黄花梨瓜棱鼓墩上(鼓墩,又称绣墩或坐墩。通常呈圆形,平顶微凸,弧腹中空,造型类似鼓,且装饰精巧。黄梨木以其质地坚实、硬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