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疯批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 第343章 别无选择(1/4)
    送走了周绣娘,武从文的淡定从容瞬间消失不见。

    汴梁之战带给了他巨大的声望,也逼得他不得不做出一个重大选择。

    继续忠于宋室?

    还是立即开启自立之路?

    说白了就是做君还是做臣!

    其实,这并不是道选择题,因为武从文根本没得选,或者说早就用实际行动作出了选择。

    从弄死老赵家所有男丁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动手了!

    击败金军、杀死金国两路军元帅、收复首都汴梁,这是多大的功劳?

    说是再造大宋也丝毫不为过!

    可功劳大到他这个份儿上,臣子也就算是当到头了。

    另一个时空里,岳飞岳王爷的功劳还没到这一步,结果怎么样?

    老赵家号称不杀大臣,却偏偏杀了忠心耿耿的他。

    其实岳飞忠不忠心并不重要,功劳太大才是死因!

    后来的于谦于少保,功劳倒是和此时的武从文差不多,结果又如何?

    表面上是瓦剌留学生复位才杀的他,其实就算没有那事儿,于谦也不可能会有善终。

    原因无他,古代集权制权力结构的底层逻辑是排他性的,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是也!

    当臣子的功劳大到足以威胁皇权,有没有谋朝篡位之心根本不重要,这种威胁的存在本身才是重点。

    想保住一条命,历史经验有两条路。

    一是退。

    光退还不够,必须一退到底,别说做功臣、权臣,连人都他妈不能做!

    秦时的王翦,唐时的李靖、郭子仪就是这么干的,不但上交了兵权,还用花天酒地、贪财好色来自毁名声。

    就是要告诉皇帝:小的已经废了啊!您老饶我一命吧!

    即便这样,也不一定能活,还得看皇帝的心胸和心情

    二是进。

    就是顺势更进一步、取而代之!

    这种情况就太多了,周之诸侯、楚之刘邦、汉之曹家、隋之李家,甚至老赵家自己就是这么干的。

    只不过赵匡胤当年并没有那么大的功劳,硬抢人家孤儿寡母的江山,属实太不要脸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