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军工国际航展!”
“什么!?我没听错吧!”普航大惊。
按照他30年的经验,飞机设计制造过程中,任何一项技术调整,都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少则几年,多则数十年
此次即将问世的[水分子号]立项之初,到现在就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
\"嗯,没听错。升级后[水分子号]的部分性能将达到六代机的标准!比如亚轨道巡航能力!\"
“斯!”
“什么!”
\"亚轨道巡航能力!\"
这次不仅仅空战部和航天军工的代表们难以置信。
其他战部的代表同样惊讶不已!
大家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要知道所谓的亚轨道巡航是指介于大气层边缘和地球同步轨道的之间的区域。
在那种高度上,飞行器甚至会体验到微重力环境。
“那部分已经属于太空!”有人连忙提醒道。
“不可能,不可能,开什么玩笑。”有人摆摆手。
有人沉声,用基本常识反驳“柯院长,这怎么可能!亚轨道的高度,已经早就没有足够的空气与燃烧室燃料混合,产生高温气体,推动涡轮旋转”
众人点点头,纷纷表示认可这种说法。
见有人反驳,柯正山也并不着急,因为万向第一次向自己提出这个设想的时候,自己也是这种反应。
柯正山朝身边的陈科明看了看。
两人会心一笑。
亚轨道巡航的事,众人还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
特别对于飞机工业的制造体系出身的技术代表来说,亚轨道空间已经不属于传统的航空领域。
所以,在以往设计的飞机器,飞行工况中就没有考虑到亚轨道的高度。
“亚轨道空气稀薄,已经不足以支持涡扇发动机工作。”
“这还只是6代机的一种概念阶段,亚轨道已经属于临近空间或空天过渡区,现在还没有常规飞行器能够触及到那片区域。”
“是啊!涡轮发动机就算将燃油效率,压榨到极限的理想情况,也触及不到那个空间。”
“这根本不现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