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伤亡准备上千时,方贤军下令后撤脱离接触。
那时候,在后方的具甲重步兵、刀盾手也开始从后面顶上来,掩护友军后撤。
如若吐蕃人也后撤,那便正中下怀。
倘若吐蕃人追击,大康人也不怕,毕竟他们的弓箭手不是菜鸟,这几场战斗下来,他们基本没有伤亡,战斗经验也得到了增长。
现在,他们已经掌握了配合步兵徐进射击的射技。
往往箭矢刚落下,大康步卒的长矛已经顶到吐蕃人的鼻子上了。
又一次,被打急眼的扎西下令发起了冲锋。
那一次,吐蕃人几乎是倾巢出动,他们分三路朝着大康人发起了进攻。
本来嘛吐蕃人是占据人数优势的。
两军对垒,他们吐蕃人是吃亏的,但是也亏不太多,本身他们就比大康人多,几场战斗下来,哪怕伤亡高于大康人,问题都不大。
但这次,扎西失算了。
一支生力军从两翼杀了出来。
这是一支完全没见过的以步卒为主的军队,看起来军容整齐,士气高昂。
这一支部队是轻步兵,他们身上的甲胄并不是重甲,而是比较轻质的皮甲。
但也不是完全的皮甲,在一些重要部位还有铁片子保护的。
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到来打破了战场的平衡。
方贤军无需分兵对付这些从两翼迂回的吐蕃人。
而是直接让这些援军对付他们即可,原来的主力继续正面迎敌就行了。
扎西的包抄计划破产了。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这些生力军。
他们哪来的?
为什么他们进入吐蕃了,自己的侦察斥候一点反应都没有的!
另一边。
逻些城,一支“大军”在距离逻些城外悄然集结。
这是一支近一万五千人的大军!
然而,他们的组成令人感到非常的奇怪。
有大康士卒,也有身着吐蕃人服饰的士卒,也有一身乱七八糟、花里胡哨的人。
打眼望去,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袁方深吸一口气,望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