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这特么谁敢乱接。
最终老宋头心一横,大不了就当出去干份工钱,反正李小郎官亏不了他们,实在不行,最后赖账。
出发那天,黄道吉日。
老宋头不顾哭哭啼啼的婆娘,带着三十几号人,来到了楚兴城下。
只是去干了才发现,根本就没想的那么难。
工具楚兴城里有,先去赊着。石头也有,先赊着。住宿问题,那都是住狗窝,出来干活还管这个。
如今干了三个月,老宋头已经摸清门道了,他不敢跟任何人说盈余,包括他的小儿子,那玩意嘴把不住门。
具体多少,老宋头没个数,只知道三十多号人再这么干下去,过了上元节,他就能去楚兴城买座宅子了。
“刘小官人找了没有,为啥不给咱们。”老宋头还想争取一下,毕竟利润丰厚。
黝黑的老农是老宋头的副手,他眉头紧皱,丧着脸道,“刘小官人说咱们人太少了,有些堤坝筑的太毛了,上头要优先北归的楚人。”
“咱们打了定襄那一战,都是有田地的人了,别断了人家的活路。”
一旁牵着弟弟玩的十五六岁的小儿子,忽然开口说,“也不全是此事。刘小哥说要买机械,就是以前修云都山城的机械。”
那是砸地的大锤,捆扎了多根树木的大型木质器械。
由武川镇匠造营出产,算是建城的利器。
这玩意太贵了,买它不单单要卖器械,还有配套的固定工具,还要买马车装卸移动,甚至还要卖畜牲拉动锤子。
最关键这东西是损耗品,维护费用也不低。
楚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做事都还是讲良心的,云都山人干活整体没得说,就是水平差了点。
这也正常,毕竟刚开始干,以前都不熟悉,这个月好多了。
四五个窝棚,中间围着一个桌子,就是老宋头的地盘。
挣了那么钱已经亏心了,老宋头在伙食上可不含糊。
二荤二素,一桶大汤,饭跟胡饼管够。
桌子上,大伙夹了菜就走,也不多吃。
老宋头吧唧吧唧的吃着,喝下一口汤后,咬牙开口道,“老伙计们,咱合计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