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反而是更喜欢研读这种对于大秦方方面面都有影响的律法。
也正是因为《田律》的推行,大秦国府对于各地的农耕情况,几乎都了如指掌。
按照《田律》要求,农作物的耕种,雨水,抽穗,各种灾害情况,都需要乡啬夫以及县令,层层上报。
如此一来,耕地多少,雨水是否充足,各地是否受灾,各种情况,都会一一掌握在朝廷手中。
也方便朝廷对于受灾之地,进行补救,以及田赋之上的调整。
《田律》对于老秦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方方面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仅细碎,而且严格。
喝了一口白水,岷长吐一口气, 他心头有些压抑。
《田律》对于老秦人的限制,有些太大,就像是一个条条框框,将老秦人圈禁在其中,只能按照朝廷的意志转移。
在《田律》之下,老秦人就像是一个个机器的零件。
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自然是极好的一种手段,可以让大秦朝野上下,一体同心,如臂使指,爆发出最强大的力量。
但若是,乱世结束,天下归于稳定,《田律》反而是一种限制,一种桎梏。
岷并不认为《田律》有错。
现在的大秦,处于战争状态,《田律》在某种意义上,便是大秦的战时法令,如今的大秦,本质上是一种战时体制。
《田律》在这个时候,正在大秦锐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也是大秦东出的基础。
但,若干年后,大秦席卷山东六国,并天下于秦,《田律》就明显不合适了,需要进行修改,对于黎庶的限制,要进一步的解开。
也正是因为如此,岷对于《田律》很是重视。
他了解后世的律法,也曾研读过《开皇律》,以及《宋律》,甚至于,那些西方诸国的律法。
岷心里清楚,只有吃透《田律》,去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黔首的生活,以及了解这个国度,这个时代 ,才能修改出,适合一个新生帝国的《田律》。
念头转动,岷开始誊抄《田律》。
与此同时,经过两个时辰的赶路,固带着芮母子,终于是回到了清水乡,来到了五里。
得到消息的牛,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