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用信仰印记刻画好一套符文烙印在另一枚小飞锏开始试验。
经过好几次的分析,终于揪住元凶——当飞锏突破音障时,弹尾爆火符持续燃烧的余波与飞锏自身符文里灌注的真气产生谐波共振。
原本就高温的弹体表面,瞬间被灼热的真气覆盖。
信仰印记构建的符文倒是不担心这个问题,可实体符文就不行了。
这特么相当于往精密的电路里扔了颗ep炸弹。
徐行眸子微动,盯着飞锏表面纠缠成结状的真气乱流。
突然激发一道雷电射向表面。
电弧在接触锏身的刹那,立即被真气吸引。
紊乱真气撕扯着电流构建出一道复杂的几何图案。
“原来不单单是符文打架,而是超音速激波给真气场加载了动态应力啊!”
当局部真气强度超过临界值时,不同作用的符文会像磁铁同极相斥般迸发排斥力。
这解释了为何静态测试一切正常,超音速下却乱得像滚筒洗衣机里的钥匙串。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呗。
先给飞锏套一层热防护设计吧… …
徐行用热成像仪测过,达到最大马赫飞行时。
飞锏本身的气动加热,会让锏尖温度直接飙升至600°c。
这个温度虽然能增加飞锏本身的杀伤力,但是同样会导致符文的不可控性。
所以保证锏体本身的热防护性能就是重中之重了。
想来想去。
徐行最终决定利用钨对真气的自锐性原理,在锏尖套一个破空符。
呃,说是说叫破空符。
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真气激发系统,和弹尾的推进系统一起供能。
当飞行速度越快时,锏尖激发的真气也会越强。
钨针本身激发真气的威力就很强,放在锏尖上完全可以达到破空的效果。
这相当战斗机翼尖小翼的作用。
挡住不稳定激流,减小了弹面的诱导阻力,以消除机翼涡流。
同样的,因为这种设计。
可以减少空气的摩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