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基础上翻番。
李元青不打算折腾,跟郭建安谈好价格后就签了合同,当天打了定金,华龙数字派了有经验的特效人员参与剧组筹备,他们之后也是要全程跟组的,方便随时沟通。
第一天并没有正式进入拍摄状态。
上午,李元青和黄克在对每一处细节进行最后的讨论,夏宇也要进行化妆,最后就是要给剧组每个成员进行动员。
黄克招来的基本都是刚毕业或者准备毕业的年轻人。
经验虽然少,但干劲不小。
李元青给他们开会,项目概况说明的很全面,薪资待遇讲的很明白,思想工作也做得足。
总结就一句,你们听话好好干,我痛快给你们打钱。
他们该有的态度还是有的,并且都知道这个项目时间很短,没有那个不长眼的故意得罪金主以彰显自己的个性。
其实还有一点李元青不知道。
拍电影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举个例子,06年上映的《疯狂的石头》成本三百万(实际成本应该在五百万左右)上映取得两千多万票房,该片在华国现代影史中被定义为小成本的“奇迹”!
三百万仍然算作小成本,这对大部分普通影视工作者而言,是难以承受的巨大投入,当年宁昊打拼多年还得抓住机遇才能成功独立拍摄。
艺术除了天赋那就是练习,成本高昂让许多导演系学生没能力毕业后拍片,只能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攒够经验和成本都不一定敢轻易尝试。
第五代导演大部分都到了三十岁之后才有机会执导,年轻时只能在制片厂里打杂,扛器材,“国师”当年就扛了多年的摄像机,陈诗人也算家世显赫,也得熬到三十多岁才拍人生第一部长片《黄土地》更遑论其他人。
所以这群年轻人在这个岁数就能够独立承担制片各项任务,不仅不会抱怨导演年轻,反而还感激李元青愿意掏钱让他们学习本事。
下午,李元青带着剧组成员开始进行排练。
胶片时代,为了尽可能节省成本,都会提前排练保证熟悉每个细节,争取提前排除隐患,少出差错。
外界纷纷扰扰似乎都打扰不到在摄影棚热火朝天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