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粮100公斤、现金20元,还生态林的至少补助8年,还经济林的补助5年,还草的补助2年。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
自古以来,靠天吃饭,以农为主的庙沟人祖祖辈辈艰辛地在黄土地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日子。猛地,农民们终于甩掉了手中的老镢头,休养生息,过起了“不劳而获”的新的生活。这种举世瞩目的巨变,使广大农民在失去劳动权利的同时又增加了几许恐慌感,这样的生活难道能永远维持下去吗?凭心而论,国家补贴的钱和粮食是不能让老百姓过得非常幸福,好在真正地使广大农民从田地里走出来,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庙沟人是歇不住的,大都出去打工挣钱了,就连高明亮那样的牛皮人物也出去当包工头了;也有部分紧跟着顾小川,完全可以谋生的;还有少部分没本事不作为的却守在村子里,成天就是赌博喝酒闹事;还有少数立志于在农村大干一场的人们便开始了他们的事业。顾小川和刘春花就是这样的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建设新农村的壮丽的画卷。
农民是最愿意听话的,更愿意遵照国家政策行事的,国家就像一个个小家,家里都有掌柜的,其他家庭成员务必听取掌柜的的意见,国家政策就是国家的总掌柜说出的话语,农民自然爱听。
当然,也有些不喜欢听取国家意见的人,老是违背国家政策对着干,那他们就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农民也是善于动脑筋想问题的,他们都能在国家大政方针之下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农民的工作永远被称为“劳动”“干活”“受苦”“打工”,农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意识地抬高一下,他们总是承认自己是社会地位最低下的阶层,整个社会似乎没有真正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的思想倾向,不过农民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摆脱社会各阶级对他们的冷漠和歧视。
他们更没有后悔成为农民的后代,祖祖辈辈地为改变农民的面貌而不懈地隐忍着、奋斗着。他们喜爱土地,就像工人喜欢工厂一样,医务工作者喜欢医院一样,在广漠的土地上任劳任怨地劳动着,力争上游,决不服输,让生命沾染上绚丽的光环。
既然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那么农民们就应该积极响应,不再像以前那样在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