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骑将军,八千户爵位,这种厚封显然是在给在场的众人透露一个信号。
接下来的封赏,再多也不会超过这个。
万户侯这种恐怖的食邑,是绝无可能出现在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之中。
国家的田地只有那么多,若是都封了出去,国家的财政就会出现问题。
尽管董裕有心改革,但是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解决这么多年混战下来的弊病之后才能付诸行动。
在此之前,财政收入依旧只能以田地赋税为主。
“李儒,上前听封。”
董裕看向文官首位的李儒。
“臣,在。”
李儒迈步上前,拱手道。
“李文优辅佐我董家两代,尽心竭力,忠心耿耿。”
“封李儒为太尉,金印紫绶,赐爵郃阳侯,食邑八千户。”
董裕朗声宣读,说的李儒身体颤抖不已。
这是他一辈子的追求。
李儒早年不得重用,投靠董卓后人生才有了转机。
当初迁往长安后,李儒的心气都已经被打没了。
没出现董裕横空出世,带着兵败的西凉军重整旗鼓,征战四方。
“臣李儒,叩谢皇恩。”
李儒拱手拜倒,接过宦官递来的印绶。
最先册封的两人,皆是实际意义上董卓的人。
这种信号是给旧人的安抚,告诉他们哪怕是他董裕称帝,依旧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勋。
但是若一直封这帮人,董裕麾下的嫡系又该如何?
“黄忠上前听封。”
故而,下一个被册封之人,赫然是除徐荣、张辽、张绣、赵云等人不在场时,资历最老、功勋最为卓著的黄忠。
“臣黄忠,听封。”
黄忠上前一步,恭敬一礼。
心中已是心潮澎湃,他知道他能这么早出场,更多的是因为比他功劳大的人不在场。
“黄忠随军征战多年,屡立战功,斩将夺旗、统战四方,今封为卫将军,金印紫绶,赐爵比阳侯,食邑五千户。”
封赏之言从董裕口中说出,一时间让武将队列稍微有些骚动。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