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当权者不去理会,这种矛盾会一代代剧增。
最终的结果,大乾与大汉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朕想改革。”
董裕神色严肃,吐出四个字。
“臣,愿为先锋。”
荀彧拱了拱手,起身一拜。
改革,是一场政治上的斗争。
同样也需要先锋在前方冲锋陷阵。
游历一番,经验更加老道的荀彧,就是为了改革而去的。
陈旧的规章制度已经无法支撑起新的大船。
改革才能使这艘新的战船扬帆起航,稳定的在浩瀚的海上航行。
“朕,会尽全力支持你。”
董裕起身,对着荀彧拱手一礼。
君臣两不疑的感觉,让荀彧无比舒畅。
自古以来,君臣相疑才是主旋律。
因此,荀彧格外珍惜这种政治环境。
“改革需要陛下拥有更强的威望。”
“一种说一不二,无人敢动的天子之威。”
“听闻陛下调遣张辽将军前往幽州,想来是已经做好了准备。”
荀彧神色严肃,出言说道。
“张辽,是我为你改革吹响的第一声军号。”
“这是朕,这半年来的心血,你拿回去仔细观摩,如有不妥之处,与朕共同改进。”
董裕转身拿起龙案上的章程,对着荀彧叮嘱道。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荀彧双手接过厚厚的纸张,心中颇感担子的重量。
改革,势必要动到一些人的利益。
不过幸运的是,如今的大乾是一个新生的王朝。
很多势力并没有根深蒂固、盘根错节,这种环境对于改革这种大事而言尤为有利。
“朕记得,你有个女儿。”
董裕捋了捋胡须,笑着问道。
“陛下,小女才九岁。”
荀彧一脸警惕的退后半步。
“”
看着荀彧退半步的动作,董裕感到心中一阵刺痛。
他不懂我!
荀彧他不懂我!
他以为我是想当他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