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反击的炮弹打了出去。
率先发起反击的是12门155毫米长脚汤姆远程加农炮,目标是一个北疆炮兵6团的一个日式的明治三十年式120毫米榴弹炮营。
在构筑炮兵阵地的时候,北疆军炮兵六团这边完全按照西方的标准进行构筑。
每门炮都有着独立的炮兵工事。
像是日式的120毫米重型榴弹炮,其火炮工事深度15米。
工事内有大量的猫耳洞,用来藏人、存放弹药,还有排水沟、蓄水坑、交通壕等。
工事相当的完备,而且很专业。
可他们遇到的是不讲道理的复兴军重炮旅,口径最小的都是155毫米,不是这种单薄的炮兵工事能够防得住的。
“炮击!”
“滴滴滴滴”
尖锐而急促的哨声响彻整个炮兵阵地。
所有的炮组成员都开始搬离火炮周边的炮弹,以防发生殉爆从而波及到火炮。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直接命中,位于工事当中的大炮都不会受到什么损伤。
“轰轰轰”
密集的炮弹如同雨点一般落下,刹那间整个炮兵阵地都被155毫米的高爆榴弹爆炸掀起的火光所笼罩。
地动山摇,炮声如同雷霆一般响彻。
漫天都是飞溅的泥土碎石。
当即就有一枚155毫米的高爆榴弹落到了一个火炮工事不足3米的地方。
直接在火炮工事上炸开了一个硕大的豁口。
位于这一侧的几名炮兵被直接掀飞了出去,身体在半空中被撕碎。
工事当中的日式120毫米野炮也被掀飞的泥土所覆盖。
虽然没有对这门120毫米野炮造成直接的破坏,但也让它暂时失去了炮击的能力。
在距离九顶山大约4公里左右的一处丘陵后面,隐藏着一整个喀秋莎火箭炮营。
一排排喀秋莎火箭炮整齐排列,数量24门整。
这个喀秋莎火箭炮营锁定的目标是一个德制150毫米重型榴弹炮营,共计18门。
要说在战争当中炮兵最怕的东西就两个。
一个是空袭,这玩意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