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到时候参军人家不收。
所以家里好吃好喝都给大儿子留着,他们就穷,唯一的出路就是参军进部队。
进了部队就是吃上了皇粮,国家还管发钱。
乡下人家的观念里,只有儿子有出息、有本事了,全家才不会被人看不起。
儿子要是窝囊废,家里的姐妹出门,都会被村里那些不学好的小流氓调戏。
老太太是贫苦了一辈子的老百姓,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儿子才是根本,啥都得紧着儿子来。
俩闺女饿一点没事,个子矮不影响嫁人。
老大要是长不高,他就当不了兵,那俩妹妹以后谁护着?
傅德民对于母亲的偏心一清二楚,他也没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喊上村里的伙伴,结伴出去逮鱼,布陷阱捉野兔之类的。
要是捉到了,那天家里所有人就能吃上肉。
因为年幼时吃不饱,傅德民的俩妹妹经常为了一口吃的打架,对于母亲的偏心耿耿于怀,说到伤心和难过的地方,还会痛哭流涕。
傅德民的骨子里,他知道自己对两个妹妹是有亏欠的。
两个妹妹提起来的时候,也是义愤填膺,因为家里好吃好喝都被哥哥抢走,她们才会一直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傅德民发达后,只要两个妹妹开口,他是愿意补贴她们。
哪怕明知她们是什么性子,什么目的,他能忍就忍了过去。
傅德民比谁都知道,他是这个家里受益最多的那个人,是母亲最偏心的那个人。
他不知道母亲那样做是对还是错,但是傅德民知道自己后来顺利参军,各方面都能拔尖的原因,离不开母亲的偏心。
他是被偏心的那个人,他也不能感受到两个妹妹被区别对待时的痛苦和愤怒。
傅德民也正因为母亲对他的偏心,造成了两个妹妹的痛苦,傅德民在自己成家立业当了父亲后,对家里的孩子一视同仁。
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他什么都要平均分。
他不能让母亲对待他和两个妹妹的方式,再出现在他的孩子身上。
乡下人忽视女儿,重视儿子,他不能这样,他要让他的女儿跟儿子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