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没有。”
“一直以来,我都没遇到过什么大风大浪。”
对于他来说。
处理各种大明的大小问题。
只是累。
说是大风大浪,还真说不上。
“这…”
刘健被张宁这回答,直接给整不会了。
他本想秀一把自己的才学的。
没想到张宁根本不搭他的这话。
自讨没趣的他,也只能转而跟张宁聊起其他话题。
“我看公子身着儒服长靴,似乎已取得秀才身份?”
他开始旁敲侧击地问道。
张宁被这么一问,嘴角不由抽搐了一下。
前世他是市里面的文科状元。
也算得上是秀才?
于是他直接回道:“老先生真是慧眼啊,小生确为秀才。”
“哦?看来老夫猜测无误,张公子果然是饱学之士。不知,老朽可否向公子请教几个当今大明的政事问题?”刘健进一步探问。
请教我几个政事的问题吗?
张宁心中暗笑。
这刘健也太直接了吧?
他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对刘健说道:“老先生对政事竟如此关心?”
“恕我直言,政事自有朝中大臣们考虑,我们私下议论似乎不太妥当。”
他故意这么说。
想看看刘健如何应对。
刘健确实有些措手不及,他没料到张宁会这样回答。
通常年轻的学子、士子、儒生对政事都充满好奇,即便朝廷有时禁止他们讨论,也挡不住他们热烈讨论的热情。
怎么到了张宁这儿,情况就不同了呢?
这让他一时间有些心累。
“张公子此言谬矣,常言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明的未来亦需青年才俊之力。张公子既已取得功名,必是怀有朝堂之志,为君分忧。”
“学问成就,终归是要献给帝王的,因此我们私下讨论政事并无不妥。”
刘健的言辞颇为巧妙,足以令普通人信服。
然而张宁并非易与之辈。
他既然已经知道了刘健的身份,自然不会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