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会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
要知道,此前他们一直小心翼翼,极力回避与大明主力的正面交锋,就盼着能寻个良机,扭转战局。
如今却突然改弦易辙,这让他们都始料未及。
“草原上的天气愈发寒冷了,咱们不能一直在这儿滞留下去。部落里的老弱妇孺还等着咱们回去保护,若是再拖下去,这个冬天可怎么过?”
“因此,咱们必须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最好能一举击溃大明军队,劫掠些物资,也好让部落熬过这艰难的寒冬。”
听到达延汗的解释,众人纷纷低下头。
开始认真考虑起自家部落的处境。
是啊。
再这么僵持下去,大家都得跟着遭殃。
于是,再也没有人提出异议,众人齐心协力,开始商讨接下来该如何针对大明军队采取行动。
就这样。
到了第四日,战场上的局势悄然发生了变化。
虽说鞭挞人的斥候数量锐减。
可小股骑兵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频繁出动。
开始积极地驱逐大明的斥候。
在双方主力部队尚未正式短兵相接之前,仅仅因斥候和视野问题,就已经爆发了十几次小规模的冲突,战况异常激烈。
此次作战。
余子俊担任主帅。
张宁则为副帅。
虽然两人的职责本应相互独立,但为了确保战胜敌军,张宁选择在一旁默默支持,不参与指挥决策。
他和余子俊已经事先商量好了。
在大帐中。
只有余子俊的声音在回响。
如果张宁也加入指挥,可能会导致指挥系统混乱,让将士们无所适从。
因此。
张宁只是静静地坐着。
余子俊威严地坐在大帐中央,此时的气氛异常紧张。
在这种关键时刻。
他果断而沉着地发出一个又一个命令。
从粮草供应到斥候部署。
所有可能影响战局的因素,都被他迅速而精准地安排妥当。
手下的将领和桌上的令箭一样,数量减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