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华文华语,张先生是如何做到的?”
张弛停下脚步,仿佛在说一件很容易的小事: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这些土人发现只有说官话,行为举止尽量向华人靠拢才能赚到钱养家糊口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主动归化了。”
说着,张弛笑着随意挥舞了下手掌:
“白鹰那边管这个叫看不见的大手,我觉得还挺贴切的。”
戴春风却是老谋深算,他知道这事张弛说的轻松,实际上必然是经过一系列精密的谋划才能做到。
不过对于‘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中心思想,他还是很认同的:“是极,是极。”
没过多久,二人漫步进了街边一所学校。
戴春风看着水泥围墙外挂着的牌匾,上边‘泰山路第一公立小学’几个字让他若有所思。
旁边外墙刷着白灰的三层钢筋水泥建筑内,阵阵微风卷着琅琅书声扑面而来:
伏羲画卦开鸿蒙,周公制礼定伦常。
孔圣杏坛传六艺,孟母三迁择邻芳。
秦皇车轨通九域,汉使凿空拓丝疆。
莫道南天烟瘴地,衣冠南渡即吾乡。
戴春风的鳄鱼皮鞋在青砖地上顿了顿,他透过窗户观望,看见四十多个孩童坐在竹椅上,捧着线装版的《华夏启蒙读本》齐声诵读。
他的丹凤眼微微眯起,也跟着默念了几遍这首小诗。
“了不起。”戴春风摘下头顶遮阳帽按在胸前,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像个虔诚的乡塾先生,“当年国父说革命要革心,今日见着张先生在这南洋之地播撒华夏文明的火种,方知何谓润物无声。”
张弛对闻讯赶来的校长随意点了点头,接着随手拿起一本《南洋史话》,翻开后正好是一张彩色印刷的郑和下西洋的插图:
“这里不少人祖上,可能从明朝起就下南洋了,我让他们编写这些课本,就是为了提醒这些孩子,无论如何不能忘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