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新生产的马四环步枪,听说已经在细节上根据华夏人的体型进行了优化,使之更符合我们战士的使用习惯。
这就是我们自家的兵工厂能大批量生产枪械的好处之一,如果全部是从国外购买的话,只要按照国外兵工厂的设计图纸进行生产,根本就不可能轻易进行改变。
至于缴获敌人的武器,就更加没得选,只能算是遇到啥就用啥。
用人去适应枪与用枪去适应人,虽然两句话的字数差不多,可是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代表的是一种无奈,而后者则是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就在刚刚,易大川用他心爱的步枪完成了首杀,一个步枪手绑着膏药旗的小鬼子,子弹直接击中敌人的胸口,绝无生还的可能。
至于为什么优先击杀小鬼子的棋手,这是非常有讲究的。
在古今中外所有的战斗中,旗帜起到的都是指引的作用,小鬼子的步兵把这种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在小规模战斗中,打这种膏药旗的属于战斗经验最丰富的老兵,一般都是军曹士官之类,他们个人形成一个战斗小组,在这种膏药旗的指挥下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阵地,这是敌人小规模部队进攻的核心。
这种战术非常有用,尤其是当一支部队的基层大量拥有这种基层士官之时,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就算被我们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只要他们这种老兵伤亡不大,休息一会补充一定兵员,又会发起再一次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