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斯特出版与徐本人联系,只要徐愿意更改他的国籍,那么1979年的普利策文学奖便是徐谨言的囊中之物,可惜徐通过那次做客白宫时,对公众发表了他自己的立场,才使得普利策奖不得不颁发给别人。
按照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普利策奖只能颁发给美利坚公民,并不是普利策无视了徐,而是这项硬性规则使得普利策奖无法颁发这座奖项给这位来自华夏的留学生。
很明显, 普利策奖如今的地位还远没有后世那么坚挺,即便普利策奖已经开始朝着如同国家图书奖那样,逐步成为国家级着名奖项,但这次的发言,似乎也只是为了不对自身产生不利的影响。
没过两天,获得了1979年普利策文学奖的被成为郊外的契诃夫的约翰契弗,也公开表示,原本他本人是根本没想到今年是自己获奖,若不是徐谨言,他也不可能拿到这个殊荣。
同样身处于风暴眼中国家图书奖,本就是官方和民众认可的国家级奖项,并不担心这次的新闻风暴会波及自己,非常的淡定,只是发布了一则公告,再次强调了因为国家图书奖本身就是美利坚官方文学奖项,所以颁发给美利坚公民是理所当然,并不因某人而改变。
嗯,就差指名道姓了。
就当所有人等待诺贝尔发布公告或者有发言人站出来解释时,诺贝尔却一言不发,好像这次的风暴压根就没自己的事情一样。
但也仅仅过去了一天,诺贝尔奖驻美利坚办事处的办公地点,突然就被大批的记者和愤怒的民众所包围。
与所有人都以为诺贝尔奖会站出来发言的期望相反,诺贝尔奖的所有工作人员,如同鸵鸟一般,把头深深地埋在了土里。
甚至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被集体放了假。
对于诺贝尔奖如此反常和不符常理的举动,引来了大批的记者希望联系到徐谨言,能够对他进行采访。
有些人是希望听听徐谨言本人对于诺贝尔奖的看法,有些则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希望通过徐谨言的嘴刻意挑起矛盾,让自家报社的销量暴增的同时,也好让自己获得升职、发财、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良机。
可惜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徐谨言,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媒体从业者的底线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