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下张昭大人。”
诸葛亮对着兄长躬身施礼,谢道“谢谢兄长!”
第二日,诸葛亮便随着诸葛瑾回到下邳。因正值大战,张昭忙着物资调配,没时间见诸葛亮,诸葛瑾也只好先安排些当地世家与诸葛亮结识,也算是提前为弟弟造势、铺垫。
诸葛亮自然乐意,因为他此行目的就是接触徐州世家 ,借机鼓动世家反孙家,但是也不能牵连到兄长。所以,以闲散白丁身份见这些世家是最好不过。
陈圭父子是下邳郡的大世家,陶谦时期深受重用,如今在孙家手下,越来越边缘化。他们是第一批宴请诸葛亮的,也是为了讨好诸葛瑾。
酒宴上热闹非凡,众人围坐一堂,气氛融洽而欢快。大家以诗词歌赋来助兴,相互切磋才艺,展现自己的文学造诣。席间优雅的诗句如潺潺流水般在席间流传,配合府内歌姬悠扬的歌声和婀娜的舞蹈,极乐之象。
在这一众才子佳人之中,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夺目的存在。每出一道考题,他总能不假思索地挥笔成章,其才情之高令人惊叹不已,且字字珠玑,句句精妙。
随着酒宴的深入,氛围愈发热烈起来。人们纷纷举杯向诸葛亮敬酒,表示对他才华的欣赏之情。而在人群中央的诸葛亮突然悲情而泣,众人不解询问,诸葛亮借着酒劲述说自己遭遇不公,怒骂着蔡瑁的愚昧,不停劝言身首异处,谴责刘琦的无情无义,不念蔡、蒯旧恩,诛杀恩臣,痛哭自己的明珠蒙尘,悔不该错投昏主。
诸葛亮借自己遭遇抒情,一旁的陈登听的义愤填膺,想到自己和家族何尝不是,不自觉地与诸葛亮共情起来,陈登端过酒杯劝慰诸葛亮,与气悲愤地说道“孔明兄,我们是同病相怜呀!”
此话一出,现场顿时寂静一片。陈圭察觉气氛不对,及时叫停了酒宴,遣散了众人。事后在书房更是把陈登训斥了一顿,责怪其乱说话,给家族招祸事。
诸葛亮计划达成,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时机,酒宴上陈登醉言的话被诸葛亮暗中散播出去,很快就满城皆知,传到了孙权、张昭耳朵里。
陈圭那次酒宴多是下邳本土世家,也是被边缘化的一批世家。孙权、张昭当即就招陈圭父子前来训诫。当然做为罪魁祸首的诸葛亮也没放过,被诸葛瑾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