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宜快风,宜佳木浓阴,宜竹下,宜水阁。凉花宜爽月,宜夕阳,宜空阶,宜苔径,宜古藤巉石边。
而对姐姐这山茶花,浑然不囿诸般规制,春夏秋冬,皆是芳华;东西南北,咸可为景。真率性天然之尤物也,直入吾心。”
杨炯见杨渝被自己这番言语气得柳眉倒竖,气急败坏,眼看着便要冲将过来教训自己。杨炯哪敢与她动手,撒腿便跑,心中畅快无比:哼,敢撩我这探花郎,当真以为我这名号是白得的?调戏你这大姐姐还不是易如反掌。
杨渝追了几步,银牙紧咬,心中气闷难平。本想着逗弄逗弄这臭弟弟,没成想反被他给调戏了,真真令人恼恨。
实则,杨渝确是只将杨炯当作优秀的弟弟看待。诚如杨炯所言,长安权贵就那么些,彼此之间多少有些交集,虽说不上熟稔,但只要不是不死不休的仇敌,见了面总归要有三分情面与三分家情。
这是大家族数百年来沿袭而成的规矩。家族一旦壮大,相互之间多少沾些姻亲,冲突亦在所难免,为免伤情分,即便并非世交亲厚,见了面也会比寻常百姓家亲近三分。
这便是两家即便明面上有些龃龉,二人却仍能安坐倾谈的缘由。杨渝绝非如她所言那般头脑愚笨,实际上她聪明的很呢。
初与杨炯碰面之时,一句 “你无需与我客气,此次我身为麟嘉卫参军,一切但听你吩咐”。前半句讲的是家情,示意不必见外;后半句表明态度,愿听其指挥。
又一句 “这些日子事儿忒多,我还没理清爽”。这话分明是点明,天波府与相府之间发生诸多事宜,自己未曾参与,究竟站在哪边,尚未理清。
再一句 “不过有一点你放心,我杨渝不是那等公私不分之人,决不会做出残害同袍的事”。直接亮明态度,虽说两家存有嫌隙,但自己绝不会公报私仇。
这三句话,层层递进,既明态度,又拉关系,更表立场,足见真心。
杨炯又非愚人,怎会不知她话中深意。不然,那晚也不会与杨渝长谈许久。
那篝火熊熊的一晚,二人看似是杨炯占了上风,实则彼此都在相互试探。杨炯想要激怒她探出其底线与心思,判断她有无揽权之意,有无挑拨之可能;杨渝则要从杨炯言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