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把今年的收获都留起来做种,明年卖种子也能赚一笔钱。”
提起这个,李邦华早打好的主意,他说:“臣打算用清理官店收到的银子,将百姓们今年收获土豆红薯,还有玉米都买下来,明年开春后放到官店里当种子售卖,省得给百姓们吃掉了……”
“这个主意好,应该推广到全国各地,看来,官店还是很有用处的嘛,并不完全如御史们指责的那样,与民争利,还能与民谋利嘛。”张蔷调侃道。
提起御史们的弹劾,李邦华正色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官店的重要性还用说么?,太祖因之以成帝业,有些人啊,凡事要讲祖制,官店不是祖制么,怎么又反对起来了呢?”
“哼,”张蔷冷笑道,“搏廷杖,邀直名而已,本宫偏不如他们的意,在本宫心目中,能低下头,踏踏实实做事的官员,才是好官。
那种平日袖手谈心性,临终一死报君王的官,本宫是不认可的……”
李邦华听得心里一凛,这才想起,眼前这位与自己谈笑风生的女子,是太上皇亲自选定的辅政太后!他暗自检讨了一番,似乎、也许、大概,自己在太后心目中,是踏实做事的好官吧?
张蔷叹了口气,又道:“不过呢,御史们说得也不是全无道理,本宫年轻,确实有许多思虑不周的地方。
就拿清查官店这事来说吧,本宫让户部拟定一份《官店管理条例》,这个条例的执行过程中,是需要监管的,所以严格来说,还应该让都察院的人参与进来,将监管、审计的政策,明明白白地列出来。
官店经营涉及钱财,如果没有审计和监管,用不了几年,又会回到现在这个样子。”
李邦华知道太后的话还没说完,便不接话,等着她继续说下去。
“所以,本宫决定召集有治国、治军、治理地方经验的老臣,成立一个顾问小组,以备本宫咨询,帮本宫把关,让本宫做出的决定,更符合大明的国情……”
在李邦华看来,这个“顾问小组”,跟老皇帝为新继位的天子挑选的托孤大臣一样,是帮新天子稳固地位,顺利掌握朝堂的重臣。
太上皇移居西苑,并没有指定托孤大臣,只为新天子指定了启蒙老师,太后希望建立一个顾问小组,愿意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