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 第215章 新内阁(1/3)
    且说,黄立极离职后,推荐了前内阁大学士韩爌,于是召韩爌回京,辅助孙承宗组建新内阁。

    自万历四十八年开始,大明的内阁阁臣,少时六七位,多时达到十一二位,朝政却越来越荒废,真应了民间那句“人多不洗碗,鸭多不下蛋”的俗语。

    张蔷并不打算在新内阁里,安置过多的阁臣,按她的想法,国初宣德、正统年间的三杨内阁,弘治时期的刘、李、谢内阁,哪怕是嘉靖时期的严、徐、吕内阁,都是十分稳定的,足够处理国家的大小事务。

    唯一不满意的,是孙承宗和韩爌,都是万历时期的老臣,孙承宗已经六十五岁,韩爌六十二岁,到平安这里,已是四朝老臣。

    张蔷希望内阁能挑选年轻一点的阁臣,在两位老臣退休后,政务能平稳过渡。

    这时候有御史建议,起复天启年间被阉党打压的老臣,经过顾问团几次讨论,张蔷拍板,起复王永光为吏部尚书,王在晋为刑部尚书。

    阁臣,只用了韩爌一人。

    其他人,一是在离职前并无多大的功业,二是老迈,三是,张蔷不熟,她是后世来的人,她只相信被历史证明过的人物。

    于是举行廷推,大明立国两百多年,对于廷推制度,自有一套完善的流程,张蔷没能力,也没必要去修改它。

    反正最后拍板的是自己,大臣们选上来的人,自己如果不满意,让他们重新推选就行了。

    钱谦益在城南大街后面,新买了一座三进的院子,做为在北京的新家,这是城投集团设计的新户型,小巧精致,功能齐全,特别适合带着妻儿的京官居住。

    此时,在二进的书房里,钱谦益正在与他的得意门生,礼科给事中瞿式耜密谈。

    “先生,”瞿式耜进言道,“以学生的意见,本次廷推,先生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钱谦益不置可否,端起面前的盖碗茶,用碗盖轻轻撇去浮沫,举到嘴边饮了一口,这才放下茶杯问:“为何?”

    瞿式耜举起两根手指,用右手指掰着其中一根手指道:“朝廷素来讲论资排辈,如今的礼部,温体仁为尚书,又刚主持了今年的会试,风头正盛,先生肯定争不过他。”

    他又掰着第二根手指道:“先生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