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却引发了朝中的争议。沈寿岳虽已取得举人身份,但按例最高只能授七品知县,如何能破格担任正三品的都督佥事?
沈寿崇虽是京营千总,凭借此次征辽之功,也升不到参将之位。吏科给事中方士亮直接封驳了张蔷的中旨,要求太后走选官流程。
有人赞叹方士亮头铁,敢在京察之年封还太后的中旨,这是不想继续做官的节奏。也有人劝他:“方大人,您虽是老成谋国之言,但触怒太后,恐非明智之举啊。”
方士亮面色坚定,毫不动摇:“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职责所在,岂能因私废公?况且,选官制度乃国之根本,岂可轻易破坏?”
消息传入慈宁宫,张蔷虽心中不悦,却也不能将他怎么样。经阿宝探查,方士亮此人并不结党,也未贪污,上这封折子更多的是为了博眼球,想引起太后的关注。
也有人暗中猜测,沈寿崇就算了,毕竟在京营,又是武进士,太后知道他,还情有可原。
但沈寿岳,一个宣城的举人,为何引来太后的关注?
官场上那个传言,再次被人提起,传说,太后有一支神秘的隐卫,比锦衣卫还神秘,人员分布在两京十三省,不,现在是十四省,三教九流都有人,日夜影视着官员和豪绅们的一举一动……
最后,经内阁和顾问小组讨论,命沈有容子沈寿崇袭其职,调为鲸海水师参将,正三品。沈寿岳为提督府正六品经历。
算是全了太后的面子,维护了给事中的封驳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