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 第371章 哄动(1/3)
    三位阁老,与六部尚书们皱了几个月的眉头,终于松开了。

    太后当初要去鲸海里捕鱼的时候,他们都觉得是劳民伤财,大明正在受灾,各地官府都在组织青壮,到辽东去做劳工,一来减少当地的粮食消耗,二来,挣钱补贴家用。

    太后却在这个节骨眼上,要去鲸海捕鱼,还要朝廷亲自出面组建捕捞船队,御史们上书反对,但三位阁老支持她,反对无效,加上户部又不缺钱,报纸上又宣传得热火朝天,尚书们只好投了赞成票。

    现在,远洋捕捞队却带给他们这么大的惊喜,真应了太后那句话:鲸海里的鱼,能养活整个大明!

    “其实,一艘海捕船,三天就能装满,”卢象升兴奋地说,“下官愁的是加工能力……这些渔获运回来,就得及时加工,要么晒成鱼干,要么磨成鱼粉,要么加工成咸鱼。

    以大明沿海地区各海产加工厂的加工能力,这一趟的渔获,够他们做一个月的了,而远洋船队,半个月左右,就能往返一趟……”

    次辅韩爌是山西人,他想象不到大海里有那么多鱼,于是问出了大家关心的问题:“为何鲸海里有那么多鱼,而我东海,与鲸海相连,却没听说过有那么多鱼的?”

    是啊,水都是相通的,鱼儿为何不来东海,却游到鲸海里去了?

    张蔷让法容打开《坤舆万国全图》,这是万历时期,利玛窦主持绘制的版本,原件藏在天子读书的文华殿,此幅是临摹本。

    张蔷指着东南面的海洋,讲解道:“每年春夏季,随着信风流动的赤道暖流,遇到吕宋岛、大员岛、琉球群岛的阻挡,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从朝鲜海峡进入鲸海……

    同时,从北方往南流动的海水,本宫称之为寒流,一冷一热两股海流在鲸海水域交会,搅起大量海底的生物,为鱼群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大家明白了,有吃的,鱼群当然长得好了,但大家不明白的是,太后是怎么明白这些的?

    不管怎么说,能捞到鱼是好事,话题继续回到加工的问题。

    毕自严提议道:“这不不容易?发动沿海地区的中小商家,开设小型加工厂,成品由官府收购,只要有利润,就有人干!”

    工部尚书倪元璐点头赞许:“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