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二人同在稷下学宫求学之际,那时的李斯亦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之人,可谓满腹经纶、才高八斗。
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最终都难以摆脱被韩非压制的命运。在外人的眼中,他李斯总是略逊一筹,仿佛永远比不上韩非那般出类拔萃。
时光荏苒,这种长期处于下风的状况渐渐侵蚀着李斯的心灵,使其内心日益扭曲。
起初只是单纯的嫉妒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嫉妒逐渐转化为深沉而浓烈的恨意。
即便如今的李斯已身居相邦高位,可那股深埋心底的恨意却未曾有丝毫消减。
被韩非压抑多年所产生的自卑感,如同阴影一般始终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若非如此,以李斯今时今日的地位与权势,又怎会对一人怀有这般深切的怨恨,并施以如此决绝的手段呢?
就在此时,只听得有人说道:“廷尉此言怕是言过其实了吧?”
原来,这局面乃是由大王与陆尘共同精心谋划而成。倘若真如李斯所言,仅需寥寥数语便能将其道破,那么局势恐怕就不会发展到如今这般复杂的地步了。
毕竟,韩境的军务大事,全系于陆将军一身。
面对眼前这般景象,尉缭那张本就不苟言笑的面庞,此刻更是如寒霜般冷峻。
只见他嘴唇轻启,缓缓开口说道:“李斯大人,依在下之见,您大可不必为此事过度烦忧、忧心忡忡啊!”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尉缭之所以会说出这番话,绝非是为了替那陆尘辩解什么,亦非想要借此机会向其卖个人情。
他所考虑的,始终都是嬴政以及整个大秦帝国的利益与未来。
尽管如此,但在尉缭内心深处,对于这位能够想出如此精妙绝伦,环环相扣布局的青年才俊,还是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要知道,尉缭可是师从赫赫有名的鬼谷子先生,向来擅长权谋之术。
而如今陆尘所展现出的这一番步步为营,深谋远虑的布局手段,着实令精于此道的尉缭也不禁为之侧目。
此时此刻,他心中无比急切地想要知晓,这位声名远扬,年纪轻轻便已成为一军主将之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