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 第684章 天下太平(1/4)
    漠北一战,瓦剌贵族首领马哈木战败后,被明军追出数百里,损伤惨重。

    自此,瓦剌部不敢与大明为敌。

    首领马哈木遣使向大明认错,上贡马屁,以示结好。

    为了永固漠北,朱棣实行徐闻所献之策,封马哈木为顺宁王,以示归顺大明安宁度日之意。

    同时,朱棣又册封阿鲁台为和宁王,制衡马哈木。

    早在几年前,阿鲁台第一个跳起来折腾,被朱棣御驾亲征,揍的四处逃窜,至今还活在永乐大帝的阴影之中。

    漠北蒙古最大的两支武装力量,接受大明册封,一切往好的地方发展。

    大明趁机多管齐下,在漠北进行全方位发展,严格落实越国公徐闻提出的百年大计。

    经过数年的推行,漠北蒙古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密集,人口大面积流动南下,逐渐被分割,被汉文化同化,不复当年光复大元的志气。

    尤其在马哈木死后,其子脱欢承袭顺宁王爵位,对大明更加恭顺。

    “平定漠北,为子孙后代打出一个万世太平,乃父皇一生所愿,终于在朕手中完成了!”

    武英殿中,看着顺宁王的奏报,朱棣感慨万分。

    为了彻底平定北元,太祖高皇帝先后进行了十三次北伐,始终没有剿灭蒙古贵族残余势力。

    如今,自己在有生之年,终于完成了这一目标。

    “下去之后,总算能给爹一个交代了。”

    北方再无战事。

    自此,大明帝国迎来了长久的安定。

    为了巩固胜利的果实。

    朱棣再提迁都一事,举全国之力,将帝国的重心北移,天子守国门!

    他觉得北京城建造的太过缓慢。

    再度派出越国公徐闻,坐镇北京,加紧建造。

    “迁都之事,兹事体大,需一重臣坐镇,此事非你莫属,朕的新都城,就全权交于你,莫要让朕失望。”

    两人见面后,朱棣没有废话。

    翁婿二人之前已经讨论过多次迁都事宜,徐闻知道老丈人很急。

    但建造一座巨型城池,岂是短短几年就能完成的?

    更何况,还是十四世纪最大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