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越国公的角度,确实很多事都不用太过于顾忌。
但却要受困于最简单的人情世故。
徐闻推心置腹的与之交谈,也让杨士奇心里清楚,恩师越国公是想栽培自己。
联系前后,杨士奇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断。
现在连内侍都退了出去,也就直接询问:“恩师,您这是准备等太子继位后,急流勇退?”
徐闻笑而不语,只是拍了拍这位门生的肩膀,让他自行领会。
京师的驿站在徐闻的指示下,一直处于战备状态。
收到信件后,立刻安排好。
当初汉王两天内就收到了消息,驿站更快,马歇人歇,信件不歇。
一天半的时间,就跨过八百多里的距离,直接送到汉王府上。
朱高煦接到那份带有师傅火漆印鉴的信时,手都有些发抖。
徐闻走官方渠道发过来的回信,他已经猜到是什么事了。
提得动三十斤大刀,拉得断五石强弓的手,此刻拆一个信封都有点费劲。
看完信,朱高煦头脑有些发蒙。
全篇都是呵斥之词,其中几个字让他印象深刻。
“吾历三朝,岂能为一己之私废国本!”
掷地有声的话语,就好像那位权势滔天的越国公在自己面前,指着自己的鼻子在骂。
这一瞬间,堂堂的战场杀神,朱高煦却握不住薄薄的一张信纸,让它从手中滑落。
早就等候在一旁的谋士们,赶紧把信捡起来,几个脑袋凑在一起查看。
能把汉王都镇住的犀利文字,他们看后,更是头皮发麻。
这就是传说中永乐朝第一权臣的压迫感吗?
他们这些人之所以选择汉王,大多是郁郁不得志,觉得自己才比天高,命比纸薄,所以选择投靠朱高煦搏一把。
真正的才子,只需要一封书信,就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究竟有多菜!
几人谋士看完后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神中的震惊。
都是汉王府混饭吃的,谁还不清楚谁啊!
就这几个货,此刻彻底明白了,大家能聚在一起,可能是废物之间的同类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