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班底,潜邸旧臣,太子心腹,可不能像他们老爹一样偷懒。
徐华统领宫中禁军,严密防卫,谨防登基之前,汉王或者其他不开眼的再来触霉头。
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二人在那场遭遇战之后,对徐华在自己身边,倍感安心,令他日夜守卫,算是成了明朝的门神之一。
除了负责警卫,登基之前,当日负责大典仪仗锦衣卫的训练工作,也都交给了徐华。
礼部虽然有成套的规矩,但没人有经验。
上次登基还在二十多年前。
且大行皇帝出殡后,紧接着便是登基大典。
两个举国大典一前一后,大家都是新手。
要是有人行差踏错,谁担得起这个责任,不想掉链子,那就只有反复地训练。
徐谦的任务更重,父亲撂了挑子,但父债子还。
朱高炽回京后舟车劳顿,加上忧虑过度,身体状态一直不是太好。
所以和内阁的对接,六部在大典中的任务,各路藩属国使者布置,这些都压在了徐谦的身上。
还好皇太孙朱瞻基能够帮得上忙,让徐谦稍微轻松点。
多亏朱棣留下了一个运转良好的朝廷。
在徐闻的果断处置之下,政权基本是平稳过渡到朱高炽手中。
所有登基的工作也在紧张而有序地往前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太子朱高炽的内心始终有一丝遗憾。
明天就是登基大典,他把徐华和徐谦都召至大殿。
朱高炽靠在龙椅上,询问道:“越国公还是不愿意来参加大典吗?”
徐华答道:“末将这段时间忙于宫中禁卫并未回家,但舍弟劝说过父亲,这段时间父亲身体抱恙,一直卧病在床,听闻殿下再次召见,感恩五内,并托末将谢恩。”
说着,带着徐谦一起叩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