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勋贵武将皆列队于后,一帮子战场上的骄兵悍将,在朝堂上能和文臣因为分歧,吵的口沫横飞。
要不是有皇上看着,文臣们的狗脑子都能被他们打出来。
此刻都安静如鸡,都挺直了腰板,端端正正坐在马匹上。
队列也是整整齐齐。
不用安排,自动安排爵位高低,品级先后,一字排列。
除了在朱棣的阅兵上,普通文臣们还没见过这些厮杀汉子如此老实。
单论杨士奇,大行皇帝故去,新皇登基典礼,明面上的主持都是他,士林之中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这种先皇信任,新君信赖的重臣,想不飞黄腾达都不可能。
这样一位注定会名垂青史的名臣,也态度恭谨对越国公执弟子礼。
当所有的东西结合起来,永乐朝第一权臣的形象,立体地出现在这些低级文官的面前,成为他们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忆。
有徐闻在,自然是他带头,下马入宫。
等候在一旁的司礼监主管太监,将早就准备好的劝进文书,交到他手中。
相关程序,徐闻已经经历过一次。
也是在场众人中,极少数有相关经验的。
他对主管太监微微一点头后,跨过了金水桥,进入紫禁城。
后面的诸臣,看着徐闻腰间的宝剑,无不露出艳羡之色。
剑履上殿,这就是人臣能达到的巅峰,大丈夫当如是!
具体事项,不用徐闻操心,自己的两个儿子已经安排得妥妥当当。
他只需要按照礼部官员,还有司礼监的内侍指引做好自己该做的。
朱高炽此时距离成为这个庞大王朝的主人,只剩着法理上的一步。
徐闻缓缓一步步地走上台阶,踏入巍峨的宫殿。
周边精挑细选的锦衣卫力士,手执皇家仪仗分立两旁。
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朱高炽也终于见到久违的老师。
说来也奇怪,哪怕是马上要成为万万人之上天子,他的内心始终还有点惴惴不安。
此刻见到徐闻,内心始终安定了下来,嘴角也忍不住上扬。
接下来就是繁琐的各式礼仪,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