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向思浓想法不同,包秀萍想去一些景点看看,见识一下大海城的繁华。

    向思浓却对赚钱更感兴趣,于是提议,“那咱们分头行动?”

    “行。”

    索性早饭也分开吃了,向思浓去附近吃了生煎,然后坐上去往批发市场的公共汽车。

    如今的海城火车站附近有两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向思浓觉得时间还够用,便先去了陕北路批发市场。

    这边批发市场是1981年成立,距离现在也已经两年了。经过两年的发展,商品种类也逐渐增多,向思浓过去时还不到十点,人流已经有不少。

    听这口音,哪里的人都有,不少有经济头脑的小商小贩跑来海城进货。

    不过像向思浓这样从北方来的还是少,北方人经商的嗅觉不如南方人,所以口音上也是南方人居多。

    向思浓上辈子比赛时,遇到过各个地方的队友,时间长了,各地的口音也会一点儿。

    为了防止自己被当成外地人宰,向思浓跟那些摊位的批发商直接用海城这边的口音说话。

    开始有些不习惯,但发现这招很有成效后,向思浓就强迫自己习惯了这种口音。

    当然,批发商有些人也有北方人,向思浓就来回的切换,都快把自己搞成神经病了。

    批发市场不算小,向思浓转了一圈也大体了解了一些价格,所售卖的产品也都一一记录下来,谁家的产品质量更好,价格更低也记录下来。

    向思浓看了一圈,对于要不要批发一点儿也是犹豫不决。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直接去厂子里拿货,但是如果拿货量太少,价格恐怕也不好谈下来。

    这边种类齐全,要想一个地方凑齐自己想要的东西  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但最后向思浓又觉得不能想那么多。

    干脆去自己看好的摊位开始跟老板砍价。

    她要买的都是些小东西,比如新鲜时兴的发卡发箍头绳,这些东西看着不值钱,但日积月累也是个进项。

    向思浓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头,将价格讲的低了一些,“甭管什么花样的,发卡一千个,头绳一千个,发箍二百个。”

    成本不高的小东西,拿回去可以单独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