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县城的用水就会变的很被动。
所以打一两口井备用是很有必要的。
姜瑾在城中选了两个位置作为打井的地方,一个是规划的住宅区附近,一是在军区附近。
忙完这一切,姜瑾准备拿些空间来的东西出来了。
毕竟人多了,要用的粮食油盐布料等的需求就多了起来。
何况到时候杂货铺开起来,粮食什么的肯定大批量的出去。
翌日,姜瑾骑马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出了城,她对身后的谢南箫道:“我先去看看情况,你带队跟上。”
士兵大多是步兵,需要步行前进,自然跟不上她的速度。
姜瑾来到距离戈凤城7、8里地的一个大山洞里,这是她之前就看好的地方。
确定周围无人,她从空间放出在林县收的所有板车,独轮车,她把上面的粮食收了些进空间,只留约1000石左右的粮食在车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现在的戈凤没正规的粮仓,粮食太多不好放。
她明面上的粮食就有2000多石,再加这1000石,够城里的几千人吃2,3个月了。
板车太多有些不好放,无奈她放了不少在山洞前面的平地上。
这些板车独轮车运砖运木材运石头都可以用上,此时不拿出来用更待何时?
接着她放出两马车的盐油,大量布帛,以及之前在梁城药房收的药材。
糯米也放了不少出来,现在大量搞建设,糯米用的量还是挺大的。
想了想,她又拿出3把陌刀,一把常规尺寸,刃长3尺,柄长4尺,共7尺,重约15斤。
这把陌刀她准备自己用,一个多月的训练,用陌刀虽然还是很勉强,但先拿出来备着,有空还可以练练。
另外两把则是‘加强版’的,尺寸总长约有8尺,一把重约50斤,准备给周睢用,一把重约80斤,给妘承宣用。
陌刀队出,人马俱碎,这不是夸张的!
陌刀不但马战时可用,步战,水战,同样可用,更是守城的利器。
这3把陌刀具是用她那个时代的特殊材料所制,加上成熟的锻造工艺,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碾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