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宣王登基的消息一起传来的,还有对小皇帝的安排。

    宣王已改年号为延兴,封小皇帝为清乐王,幽禁于王府之中,太后乃是宣王长嫂,地位稳固,仍然是荣耀加身。

    当然,宣王取而代之,他想要名正言顺,便不能传出弑嫂杀侄的名声。

    如今和善的态度,可以暂时安稳朝廷局势。

    但小皇帝的性命能保一时,却不能保一辈子,等宣王整理好一切,必然会让这小皇帝无声无息的没了。

    黎术还收到了盛良恭的信。

    这人怨气很重,那密信里头,将宣王骂得一无是处。

    说他为人歹毒,收买了京中不少将军,强行逼宫,就连禁军里头,都有许多内应。

    荣争玉倒是个忠君的,拼杀到最后,但没挽回局势,被自己人捅了一刀之后活捉下大狱,宣王一登基,便开始清算朝臣。

    那些世家清流们一向不参与争斗,认为新皇的皇位来历不正,颇有怨气。

    荣家知道难以挽回,十分干脆的俯首低头,新皇这才放了荣争玉一马。

    荣家有多年根基,祖上、姻亲,都有功勋,新皇哪怕对他再不喜,也不好直接处置了,留一线,让人瞧见新皇的宽容,总好过与这些世家鱼死网破。

    盛良恭是太后培养出来的吉祥物。

    不过宣王造反之前,他反水了,跑去投奔了宣王,所以……他连带着自己也骂了一通。

    这人很聪明,从江州回京之后,人就有些疯疯癫癫的,黎术当初忽悠他提供消息的时候,没太用心,但这人就像是破罐子破摔一样,特别主动,不用黎术催促,三天两头寄信,什么秘密都往外说。

    黎术也能理解他的状态。

    小皇帝不掌事,太后护崽心切,舍不得让帝师严厉教导,且太后为了权势纵容庞家,导致庞雄反叛,让他无法接受。

    宣王通敌,对他而言也不是好东西。

    知道的太多,不疯才怪。

    盛良恭早早投靠,好在是得到了宣王的信任,因此宣王一登基,盛良恭直接成了内阁大学士,天子近臣。

    黎术看着盛良恭的信,忍不住笑。

    黎术都有些想象不出来,盛良恭那种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