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非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为了诺大的产业。”
“若无我出面制衡,让东家独霸一切,万一他带着买卖走向了极端,那受苦的可就不是我们两家了,全天下都……唉!”
黄易似乎已经猜到了这老头是谁。
听他的口气,像是当朝宰相?看年纪也像,莫非真是李善长?
他的意思是:皇帝要罢相?然后一人集中所有权力?
嘶……
黄易越想越有可能,史书上也是这么记载的。
史书评价说胡惟庸是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却被洪武皇帝朱元璋故意算计杀掉,从此以后才有了内阁雏形,再无总领朝政之宰相。
在古代,君权和相权是互相制衡的,宰相帮君主治理天下,君王却又驾驭、约束百官,两个利益集团互相牵制,才不至于发生上层指挥性错误。
可历任君主都想实现君权集中制,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明朝的内阁制等等……
权力的集中有好处,那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汉武大帝可以一人调用天下之力,北击匈奴追亡逐北。
隋朝大业帝杨广可以调用全国之力修运河、三征高句丽等等……
可坏处也很明显,无人可以制约这些君主:暴君容易穷兵黩武,昏君容易纵情享乐。
比如明嘉靖皇帝,御一国之力供养自己的修道私欲。用严嵩一帮人替他敛财办事,用徐阶等一众‘清流’来制约严党,最后嘉靖临死前抛弃了严嵩这个白手套,帮儿子铺路、顺便洗白自己,骂名全是严嵩等人的,好处全让嘉靖一人占了。
后人评价说:明亡在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想到这里,黄易再看向那老头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长叹一声,带着一丝同情的问道:“大势洪流,您年迈之躯,能挡住吗?”
嗯?
李善长愣住了,他似乎看懂了黄易的眼神,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转眼间这小子就换了个人一样?难道他猜出我是谁了?
“你……你猜到我是谁了?”
黄易摇头,并不承认:“您不是花钱来治病的吗?我只管拿钱治病。”
李善长苦涩的点头:“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