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之真实性也颇具争议。”
“所以历代修史的官员大多鄙视野史,认为野史并不具有太多可信价值。”
老朱头一次这么耐心听一个大儒讲课,而是还是头一次没有不耐烦。
“哼,照你这么说,正史其实也没比野史强多少。正史避而不写自己的丑事,岂不也是在美化自身?”
咳咳……您圣明!
宋濂轻咳两声,没有开口,算是默认了。
老朱再次问道:“那野史里有没有记录过,百姓起义失败而朝廷不杀的情况?哪怕一次呢?”
这次宋濂终于不再摇头,而是坚定的点头说道:“有,而且很多。”
“哦?很多?为什么?”老朱不明白。
宋濂解释道:“按照陛下的问题,百姓起义之后朝廷没有派兵镇压。这种事在野史里面记录的时候有个名堂:交农反官!”
老朱惊讶道:“交农反官?你仔细说说这个。”
宋濂点头道:“对,就是交农反官。一般情况是这样的,朝廷每年朝百姓征税,无论是十税一、十税二,甚至是税三、税四,都有个章程。”
“在朝廷看来是为了收税维持朝廷的运转开支。在百姓看来耕的是天子的田亩,交皇粮乃是天经地义。”
“可当这个税负超过了百姓能承受的极限,比如十税四、十税五,甚至更多。百姓田里打出的粮食除去上缴的,留下的却不够活命。”
“往往这时候百姓就要交农反官,说是zao反吧,又不能算,毕竟是为了一条生路才反抗的。说是起义吧也不像,因为他们并不打着推翻朝廷自立为王的旗号,而是以聚众的方式要求朝廷改变政策、降低赋税。”
“这时候朝廷基本上并不派兵镇压,而是派人调查实际情况,然后跟百姓商量谈判,答应减免赋税。百姓一看能够活下来了,也就主动回乡耕田,不再闹事了。”
“因为都是些拿着农具闹事的百姓,嘴里喊着交农不耕了,所以野史就给起了个名字叫做交农反官。”
朱元璋听得十分认真,这可真是长了见识。自己小时候投身皇觉寺,长大了世道大乱,到处都是反贼和官兵,还真没遇到过交农反官的事,所以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方式的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