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力挺徐妙云,干翻朱棣 > 第六十九章 大明未开科(3/3)
了后世的某个年代,那位老人不顾骂名取消了科举,都说他老人家昏聩了,可谁又懂他的一片苦心呢?

    如大明一样,国家初定,跟着打仗翻身的都是些泥腿子,谁懂治国?

    别说治国了,识字的有几个?

    如果这时候就开始科举,那前来报名的、最终考中的,不都是前朝的贵族子弟吗?

    难道把我们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大明,拱手再让给前朝的后人?

    所以大明洪武初年,老朱废除了科举,历史上直到洪武十三年开始试探开科,洪武十五年才正式重新开科。

    是因为朝廷需要吗?

    不!

    是因为经过十几年的安定发展,大明自己的功勋子弟差不多都识字了。甚至百姓的孩子也有读书的。

    后世那位老人家就更有魄力了,停了科举,直接开展全面识字行动,连掏粪工人、种地农民的孩子,都需要念书识字,哪怕只是念完小学呢?

    他难道不知这样搞下去,发展就停摆了,甚至是落后了?

    不,他岂会不知?

    但他说了,我们可以接受走慢一点,但不能让穷苦百姓掉队。

    奈何百姓愚昧,认为识字无用,半大孩子就是壮劳力,年龄报大点,可以早点结束学业,帮家里干活挣工钱。

    可惜天不假年,老人家刚走就重新开科了,终究没能看到农民孩子当家的一天。

    历朝历代,能不忘穷苦百姓的,汉文帝勉强算半个,但他是贵族出身。

    要饭出身的老朱算半个,因为他早年还行,但晚年太过护短自己的儿子们,做不到大公无私。

    唯有一位,堪称满门忠烈无己无私。

    黄易看着仁厚太子朱标,面对他的诚心发问,黄易半开玩笑似的说道:“如果是我?干脆全让他们种地去,跟百姓同吃同睡,不吃够十年苦,不配为官。”

    朱标苦笑道:“你呀,为何对官员如此大的看法?谁人能没个缺点呢?只要好好用他们的优点、同时约束住他们的缺点就够了。”

    “像你设想的那样完美,朝廷将无人可用。”

    黄易笑了笑,没有与之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