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妹夫,好战必亡。”
“谁说的?”
“圣人书上说的。”
黄易反驳道:“不对,圣人早就死了,死了上千年。是教你这句话的先生说的,他也是照着书册解释的,或者听他的先生讲述的。”
“你有没有想过,千年时间,需要通过三十多人的口耳相传,若其中有一个人曲解了圣人的意思,是不是就传错了?”
“然后呢?传到最后谁还知道圣人真意是什么?大多数都是最后一位老师的个人理解。或者是你自己望文生义的理解。”
这个……
朱标愣住了,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难怪父皇让我找他聊聊读书的事,原来不是所有人都对典籍奉若神明的。
黄易叫来了家里所有人,学徒、管家、护卫、车夫、甚至包括三岁的朱雄英。
“大家做一个游戏,名字就叫传声筒。规则很简单,所有人站成一排,全都闭上眼。由第一个人依次睁眼开口说话,告诉旁边的人一句话,再往下一个人那里传话。但是,所有人不许发出声音,只能靠分辨对方的口型判断对方说的是什么。”
游戏很简单,也很有趣,玩了几轮之后,朱标就看明白了,没一次能成功的,人越多,传的消息越不准确。
“可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汉极盛而衰,隋二世而亡,都是好战必亡的例子。”朱标还是相信自己读的书。
黄易笑了,“你读的都是儒家吧。按照儒家的道理,你打赢了对方,然后双方坐下来谈礼节,只要对方低头认错,我们就收兵回来,达成了此战的目的。”
“美其名曰睦邻友好,好战必亡。”
“可打仗如果不是为了占有对方的财富和地盘,我们的血不是白流了吗?如果没有征服和掠夺,哪里来的大明江山?”
“只有这样的战争,才能越打越富有。比如故元先祖成吉思汗,靠着这种掠夺式的战争,硬是打到了极西之地。让草原血脉遍布整个陆地。”
“按照儒家那般说辞去打仗,呵呵,亡国就在儒家。”
“兄长,你不该找儒生当你老师的。儒生于律己很有一套,但于开拓进取百无一用,甚至还是绊脚石。”
朱标皱眉道:“故元也